第(2/3)页 那布衣百姓的生死安危,在他们眼中,更是不值一提。 因此即便任用奸臣在短期内或许能够稳固统治,但长此以往必定会激起民怨。 古人云: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 昔日唐太宗的这番话,可谓字字珠玑。 还望父皇能以史为鉴,切莫重蹈前人的复辙啊! 儿臣实在不愿看到百姓受苦,更不愿看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因此陷入动荡。” 朱元璋听着朱标这番毫不退让的话语,心中的怒火瞬间腾起。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,“嚯”地站起身来。 此时朱元璋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来,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。 他怒喝道:“标儿,你如今已近而立之年,怎么看问题还是如此幼稚,如此不成熟? 常言道,有其父必有其子。 照你这般下去,咱还不如将雄英接到宫里来抚养。 好好调教一番,免得日后也像你这般优柔寡断!” 朱标心中一紧,脸色微微一白。 对于父亲提及儿子,他心中满是复杂情绪。 在这封建王朝的后宫之中,做女子本就艰难,而他的太子妃常氏更是不易。 常氏不仅要操持内宫诸事,恪守妇德,而且还要肩负起生儿育女的重任。 自洪武七年十月诞下朱雄英,到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熥出生。 短短四年时光,常氏便为朱标接连生下了两儿两女。 即便如此朱标心中最疼爱的,依旧是那嫡长子朱雄英。 此刻听到朱元璋竟要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儿子接进宫去抚养,朱标只觉心中一阵剧痛,仿佛有人要硬生生地挖走他的心肝。 他的眼神中满是不舍与坚决,那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与守护。 于是朱标立刻不假思索地说道:“爹,儿臣有一事始终未曾向您禀报,还望您能恕罪。” 朱元璋见状脸上的神色稍稍缓和,缓缓坐回龙椅。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。 “你我父子之间,何须如此见外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