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赵晓之看完后啧啧称奇道:“还不是司帅写的,这词风颇像啊。” “我也纳闷,那位也说这词既然送给我了,那就对外说是我写的就行,可这词确实不是我写的啊。” 柳永挠挠头,随后指着右下角道:“你看这落款。” “周树人?” 赵晓之大惊失色道:“居然是这位先生!” “额” 柳永本来想说点什么,但想到知院不允许对外透露他的身份,就只好说道:“是他。” “厉害,不愧是副帅。传闻这位周先生素来是只听其词,不闻其人,我去汴梁数次,想探寻一番都一直找不到他,他却愿意见副帅。想来也是副帅词写的好,让他心心相惜所故。” 赵晓之连忙问道:“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?” “他” 柳永有点头皮发麻,只好含糊其辞道:“大抵五十上下,但面容颇为英俊,想望风褱,可谓天人之姿也。” “当得副帅如此夸赞,那确实是人中龙凤!” 赵晓之笑道:“我曾经拜读这位先生的文章,字字珠玑,令人难以忘怀啊。” 周树人如今已经是活跃在大宋文坛的一位奇人了。 除了写词以外,他还会针砭时政。 比如他曾经撰文为科学发声,说科学才是未来,大宋要积极发扬科学。 他还写文章表示人格平等,不应有贵贱之分,抨击了奴隶制度,表示坚决拥护大宋的废奴法律。 除此之外他也写过不少关于对底层百姓、官场现状的探究和意见,言语间令人深思。 由于他写的很多文章颇有深意,且经常与朝廷的政策不谋而合,导致他在民间受人膜拜,官场上不少官员都看他的文章来判断朝廷未来风向。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周树人探讨过地主和官僚主义,直言地主和官僚主义就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,让不少官员和地主痛恨他。 不过因为周树人神龙见首不见尾,几乎从来都没有人见过他长什么模样,即便有人想找他麻烦,也从未实现过。所以他一直很安全,倒是成为报纸、杂志、刊物的常客。 “周先生自是一位高人,他的文章还是要多读才是。” 柳永随口应了一句,便打算转移话题。 就在此时,外面却是忽然一片杂乱的声音传来,声音最开始还很远,但很快越来越大,也愈发清晰。 好像是有人齐齐高喊着什么,各种口号满天飞,让柳永和赵晓之的眉头都是一皱。 两个人拉开了船上的窗帘,此时船只早就顺着运河飘到了萧山县,运河穿萧山县而过,两侧就是沿河木屋,前方则是一架拱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