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秦凤路那边先一步派人进驻兰州之后,又立即派人谴责李元昊,说他攻打大宋的盟友,这是肆意挑起与大宋的战争。 李元昊则回应说这是他们与青塘之间的旧怨,与大宋无关。 如果大宋派兵的话,那大宋才是撕毁双方之间和谈的责任方,罪责都在大宋这边。 两边开始打口水仗。 这种口水仗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意义,但实际上用意很大,就是为了争夺大义名分。 大宋这边指责西夏先挑起战事,占理的是他们这一方。 西夏则说他们并未攻打大宋,只是青塘与西夏为世仇,他们跟仇人打仗合情合理,如果大宋出兵,那就是大宋先挑起战事。 别看这种大义名分好像没什么卵用,毕竟打仗打的是谁兵强马壮,并不是说谁占理谁就能获得优势。 然而看上去好像是这样,可实际上有的时候,大义名分却是获得胜利的至关因素。 因为谁占理,士兵的心态就不同。 曹操手中有大义名分,他就可以不断宣称是奉天子诏令,四处讨伐不臣,底下的士兵就会甘愿服从,心安理得,士气高昂,让他屡战屡胜。 努尔哈赤一个《七大恨》,充分调动了士兵的怨气,如此满人打仗凶狠无比,对待汉人像是对待仇人一样拼命厮杀。 毕竟对于底层士兵来说,谁都不想打仗,谁都不希望自己战死沙场,那么在打仗之时就可能退缩。 但如果给他们一个理由,告诉他们敌人是怎么怎么欺负我们,又或者我们是占理的那一方,我们顺从天命在作战,老天爷都站在我们这边。 这样一来士兵肯定就会士气提升,死战到底,从而让战事顺利。 所以在古代大义名分绝对是个重要条件。 甚至不止是古代,在后世也一样。就如同抗战士气川军“内战如虫,外战如龙”一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