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刚才那些是年前后积累的公文吗?” “是的,我给知院拿过来?” “嗯。” 赵骏应了一声。 他还是这个老毛病,关心工作上的事情。 倒不是说恋权。 到了眼下这个位置,权力已经大到没有边际,自然也就不存在恋权的行为。 有些人有了这样的权柄,那就只管去享受,犹如封建皇帝。 但赵骏却在家里闲得不自在,每天不看看公文,关心一下国家大事,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了存在价值。 这或许也是他现在的人生意义。 把希望全都放在了只要自己努力,那么大宋的明天会更美好上。 苏涣将公文拿了过来。 这东西自然是有讲究的,哪些放在上面会被宰相先看到,哪些放在最底下最后看到,甚至于被忽视。 要不然制敕司权力为什么这么大? 各个部门都得巴结。 不过苏涣很清楚赵骏首先关心的是什么,所以也没有耍那么多花招,而是把重要事情放在了上面。 赵骏拿了第一本公文看了眼,是礼部与外交部的联合公文。 这些天大宋新年庆典,汴梁又是过年,年后街道稍微萧条了几天,诸多外国使节团就一直由礼部与外交部共同招待。 除了招待花费的费用上报过来以外,还有两个部门与诸多使节团接洽的很多事务。 比如各国使者回国的日期也差不多定好,他们自己在汴梁把带来的货物委托给本国商人售卖,然后大肆采购了很多东西。 在采购的物资都已经装船之后,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很多使者就急着离开。 还有些是已经下了订单,但这次没有带这么多钱过来,于是决定先带着部分商品回去,等准备了足够的钱,再来大宋采购。 因此基本上从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,将陆陆续续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使者走,公文里详细列表了这些国家的订单以及要送往广州的哪些货物。 “嗯。” 看完了公文之后,赵骏很是满意地说道:“这是个好的开始啊,以后各国的贸易会越来越频繁。” 苏涣在一旁笑道:“也是这次庆典做得好,天下诸国来大宋之后,都被大宋的繁华兴盛跟震惊到了,全都仰慕于天朝上邦,听说还有高丽、大理国王子不愿意离京,想留在汴梁做质子。” “真有意思哈。” 赵骏乐了起来:“我大宋又不兴质子那一套,还有主动想留下来做人质的。” 苏涣也笑了起来:“估计是汴梁春花秋月太吸引人了,这些天各瓦舍、青楼、酒楼外邦藩人流连忘返,他们可是各店家的贵人,工商部那边说是年底税都多收不少。” 赵骏原本脸上的笑容就慢慢消失,又变得沉吟起来。 苏涣看他的表情不对,一时不解,只误以为自己说错了话,便连忙闭口不说。 其实他没有说错话。 只是赵骏听到瓦舍、青楼和酒楼的时候,想起一桩糟心的事情。 那就是虽然纺织厂的出现极大改善了女性在旧社会的地位,不少女性能够自力更生,去工厂上班养活自己。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。 绝大多数女性的地位其实依旧变化不大,汴梁五十四家青楼勾栏,依旧照常营业,夜夜笙歌。 虽然朝廷禁止强迫,奈何很多都是自愿,也有不少重男轻女的父母逼着女儿去,就因为干这一行来钱快,能让家庭迅速富裕起来。 只能说难怪后世要全面禁止,可在古代如果没有一场大变革的话,这一行业想要禁止阻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。 这可不是杀多少官员、地主、勋贵能做到的事情,只能循序渐进,一步步来。 “唔” 赵骏放下礼部和外交部的公文,又看起了其它的文件。 年前年后堆积的公文如山,很多东西都只能初略扫一眼,先了解一下什么情况再做决定。 等约过了半个时辰,就到了早上八点多钟,诸多相公才陆陆续续开始上班。 本来按例朝臣们要先去垂拱殿上早朝,不过这些年下来,早朝渐渐趋于形式,赵祯也就慢慢减少了早朝的次数。 一般是三到五天才开一次,所以现在也就不需要再经常早上七点钟跑到垂拱殿去坐牢。 “汉龙,这么早。” 晏殊跨入政制院,看到赵骏也不意外,打了个招呼。 “嗯,在家闲得无聊。” 赵骏已经看了不少文件,还在看着,随口应付了一句。 “年轻就是好啊。” 晏殊来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坐下。 赵骏扫视了一下办公室,问道:“希文公还没到吗?” 第(2/3)页